读懂孩子的“心灵密码”,THIS家长学校温暖开讲

By 2025年10月17日

从“心”出发:我们的共同成长之旅

降温也挡不住的热情!10月16日下午,清华附中国际部家长学校迎来了一场温暖又"走心"的相聚。活动伊始,国际部行政副校长董文博用亲切的话语欢迎每一位到场的家长:"尽管气温骤降,大家依然准时赴约,这份热情让我特别感动。我们举办家长学校,就是希望搭建这样一个平台,不仅支持孩子成长,更重要的是支持我们家长自己的成长。"

THIS家长代表卢爸爸分享了“家长委员会身心健康小组” 对于践行国际部“身心健康”核心价值观所做出的努力。通过前期的问卷调研,我们看到了家长们共同的关切:从学习焦虑到社交融入,从情绪波动到亲子沟通……这些真实的困惑,正是我们聚在一起的理由。

卢爸爸介绍,今年小组将围绕不同主题月,持续为家长们提供交流与学习的平台。我们坚信,支持孩子最好的方式,是先支持好我们自己。 每一次的分享,每一次的互动,都在编织着我们这个社区更紧密的支持网络。

用积极心理学,解锁亲子沟通新技能

11207

本次讲座,我们荣幸地邀请到了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清华大学博士后,中国心理学会积极心理专委会委员张鹏老师。他并没有用枯燥的理论,而是像一位懂得每一位家长的老朋友,用幽默的语言和鲜活的案例,带我们走进了 “积极心理学” 的奇妙世界,帮助家长以积极心理塑造和谐的亲子沟通。

告别“操控”,拥抱“联结”:小时候的“奖励与惩罚”之所以失效,是因为青春期的孩子渴望的是被理解,而非被操控。亲子关系的根基,是无条件的爱,而非有条件的交换。

“有爱才是娘”:一个经典的心理学实验告诉我们,比起仅仅提供食物的“妈妈”,小猴子更依恋能给予它柔软拥抱的“妈妈”。在这个物质丰富的时代,我们能为孩子提供的最宝贵的,是稳定的情绪价值和真诚的情感联结。

看见“看不见的大猩猩”:通过一个经典的心理学实验视频,我们发现了人的负面偏差特点,我们常常因为只盯着孩子的成绩(比如数传球次数),而忽略了他们情绪的巨大变化(比如现场走过一只大猩猩)。放下“成绩单滤镜”,才能真正看见孩子本身。

为关系“银行”储蓄“幸福能量”:全球超150万人验证的 “三件好事” 练习,是给家庭情感银行的超棒投资。每天记录三件小事,就能积攒对抗负面情绪的巨大能量。

张鹏老师的讲座为家长们指明了方向: “教育的本质不是避免冲突,而是在冲突之后,我们有足够多的美好体验去修复和滋养关系。”

除了现场的家长感到受益匪浅,同时在直播线上也有数千名的家长在观看。有家长激动地与我们分享:“我把直播全程听完了,张老师的讲解轻松、有趣,没有一点爹味、妈味,给家长们的建议也特别实用、能落地。“

我们的困惑,也是我们共同的课题

在互动环节,家长们抛出了一个个真实又棘手的难题。令人感动的是,每一个问题都代表了父母们深深的爱与思考。

关于情绪发泄:孩子关起门来摔打纸盒?张老师说,这是正常的情绪出口,只要不伤害自己和他人。我们可以做的,是陪伴他找到更多健康的宣泄方式,比如一起去跑跑步。

关于网络游戏:发现孩子偷偷玩游戏? 游戏可以玩,但需符合年龄分级。采取“疏而非堵”的策略,避免“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越是禁止,诱惑越大。建议与孩子协商合理的游戏时间和内容。

关于沟通技巧:要不要把今天学到的“套路”告诉孩子?真诚是唯一的“技巧”。完全可以开诚布公地分享你的学习与思考,邀请他一起实践“三件好事”,让成长成为一家人的事。

构建持续成长的社区支持系统

在交流的尾声,国际部执行校长朱莹女士的总结为这场学习之旅画上了诗意的句号。她以全新的视角解读经典:"逝者如斯夫"是让我们学会适时"放过",让教育中的焦虑随流水远去;"勿以善小而不为"是提醒我们珍视每个"小确幸",用感恩的心记录生活中的美好点滴。

这正是清华附中国际部家长学校的初心与使命。我们深知,教育之路从无标准答案,每个家庭都在探索中前行。正因为如此,我们更需要这个充满温度的支持系统——在THIS的大家庭中,困惑可以被坦然分享,经验能够被真诚传递,成长的挑战转化为共同的课题。

十一月,我们的成长之约将继续延续。让我们携手,在这个充满信任与支持的社区里,共同谱写教育的动人乐章。因为我们都相信,最好的教育,永远发生在心与心最近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