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中学联盟到访清华附中国际部:共探AI赋能教育范式

By 2025年08月25日

近日,作为世界名中学联盟(WLSA)的成员校,清华附中国际部(THIS)的学生们刚刚圆满参加了WLSA全球学生大会,与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优秀同龄人、教育者及行业领袖共同探索、磨砺并发出了属于自己的声音。紧接着,8月12日上午,WLSA代表团莅临THIS,以"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创新与实践"为主题,展开了一场富有深度的交流访问。此次访问聚焦AI与教育的融合前沿,THIS在此领域的探索与实践,也成为了来自不同国家教育工作者热议的焦点。

32C19

活动由行政副校长董文博主持,她热情欢迎了到访嘉宾。国际部执行校长朱莹与学术校长Scott Pare首先向代表团介绍了学校的整体情况,并重点分享了THIS在人工智能教育领域的前沿探索。令人振奋的是,朱校长分享,由国际部教师主编、面向中小学生的英文版人工智能通识书《探秘AI,A Beginner's Guide for Young Minds》即将于9月由清华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这一消息赢得了在场嘉宾的由衷赞叹。

随后,国际部AI教育协调员、清华大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研究中心高级讲师龙宇清老师系统地向嘉宾们展示了THIS的AI教育框架。龙老师讲到,Teaching About AI和Teaching with AI应当齐头并进,并分别用在国际部的实例来向嘉宾们展示。理解并善用AI是时代赋予每一位年轻人的必修课。知识的更新迭代从未如此之快,问题的复杂程度从未如此之高,都提醒着当代教育者应当积极更新教学方式和目标。龙宇清强调:“AI的创造力本质是‘插值创新’,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推动知识边界的元能力。”无论是课上老师用AI解构单词的三重意象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还是将王勃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转化为动态视觉创作,都印证了“真实创新在于边界突破”的理念。国际部老师制作的元学习测评模型,评估“学习能力”而非单纯“知识存量”的方式,更是引发了嘉宾们的浓厚兴趣和热烈讨论。国际部AI委员会的老师们也出席了研讨会,和与会嘉宾展开了深入的交流。清华附中AI负责人常昊男老师也受邀来到了研讨会。

19954

在自由研讨环节,在场的中外校长、老师和专家针对AI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提出了各种开放式研讨问题,嘉宾们畅所欲言,思维火花四溅。WLSA执行理事Dr. Jack Jia提出:"人工智能是否会在未来5-10年内取代教师?" 对此,朱校长和Scott Pare校长一致表示:"教师的价值远不止于知识传授。从THIS的核心价值观可以看出,培养学生生活技能、塑造批判性思维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教师通过情感联结与人文关怀构建与学生间的信任关系,这种人文关怀能力和社交能力是促进学习的关键。人工智能可以作为辅助工具,但永远无法替代教师带给学生的温度与长远影响。

清华附中国际部始终秉持开放创新的理念,充分发挥国际化办学优势,致力于为学生搭建跨学段、跨国界的AI学习阶梯。此次WLSA代表团的深度交流,不仅展示了THIS在AI教育应用的深度与广度,更是在讨论与思考之后,为THIS未来更好地利用AI赋能教育、助力学生个性化成长提供了宝贵的国际视角。诚如龙宇清老师在其演讲PPT中所引:“秋水共长天一色”——当人类的智慧与人工智能深度交融,一幅教育创新的壮阔画卷正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