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由上至下的诚恳”
每一位辩手天然、又初露锋芒的状态,钱超老师从来没有试图去改变他们。自2019年起,钱老师亲自带领了四届队伍征战上海杯,其中共两届夺冠,对于优异的战绩钱教练却坦言:“没有什么特殊的训练方法。”
每一年参赛的选手都不一样,在白小舟的印象中,尽管队友会轮换,但是“钱超老师,他的理念是一以贯之的。” 第三届上海杯清华附中国际部爆冷夺冠,当时的队伍给评委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有种初生之犊的热忱,尽管在各种技巧和措辞处理上非常稚嫩,但是辩风幽默、思维活泼,他们沉稳的心态以及富有启发性的申论,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我们从来都不以技巧和经验占据优势,甚至很多时候在场上的措辞和攻防都会显得特别笨拙。”
作为今年参赛的队伍,白小舟也深知这一点,这似乎成了清华附中国际部的一大特色,同时却也是一种劣势。钱弘毅也认同,自己经常因为质询技巧不足而苦恼,然而对于钱超老师来说,这种看似需要改进的缺陷点,却是提高学生批判性思考的好机会。
“钱老师从来不会为了弥补技巧上的不足,就让我们选用更简单的框架。” 白小舟说明,相反地,钱老师每一次都会引导同学把立论写得更深,更复杂,同时也更富有启示意义。“我们把大部分精力放在各个申论上”, 钱弘毅指出钱老师更加重视立论的深度,这样的立论方式在比赛时,一般要到后期申论时才能完整地展现整个逻辑结构,脚步缓慢但相当稳固。比起其他学校在经验和技巧上的优势,何金泽直言:论点的延伸以及深入才是我们的“武器”。
有趣的是,这个“武器”,居然是由同学们多次“吵架”而制造出来的。钱老师非常鼓励同学们多讨论、互相反驳,这种灵活的训练方式,钱弘毅认为“不是特别严格,也不是非常模式化,但是能让人感受到钱老师真心喜爱辩论,也真心想要让别人看到辩论的乐趣。” 钱老师会跟同学们一起熬夜讨论、改稿子等等,对此钱老师也笑道,自己除了带队指导老师该做的事情之外,还免费提供了比赛场地,负责起了端茶倒水、煮火锅等后勤工作。
“也因此,我与学生的关系非常亲近。” 在钱老师心里,指导老师的意义“其实就是给学生以启发,让学生可以享受辩论,能从思考中找到乐趣。” 带队比赛的这几年,钱老师笑道自己既当爹又当妈,作为一个中文老师有时还得兼职其他科目的老师,比如今年在准备“藩王”那道辩题时,还临时客串起了历史老师。
在钱超老师这种灵活的教导下,白小舟指出他们最有力的优势,就是“哪怕我们并不每一次都能把自己全部的框架都讲到透彻,但是我们依然每一次都会向评委展示我们想要去推进,去思考,去触及问题根源,而不只是反驳对手的决心。” 他认为清华附中国际部这支队伍最可爱的地方,就是这种由上至下的诚恳,而这同时也是清华附中国际部一届又一届的辩手在上海杯留给大家的良好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