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德启智,修己树人 | 清华附中国际部参加第二、三次“清华附中德育教师专业能力提升高阶研修课程”

By Friday July 1st, 2022Events


图片来自清华附中嘉兴学校    


继3月27日清华附中合作学校德育教师专业能力提升高阶研修首次课程之后,国际部全体中国籍教职工于4月9日、5月29日相继参加了第二期、第三期系列培训。连续的培训课程以专家引领、实践分享、经验总结等方式展开,让教师们共聚云端探索德育专业提升之道,促进了大家德育教育的专业发展和成长。




立德树人,守正创新


清华附中白雪峰副校长做专题讲座


在4月9日第二期高阶研修课程中,清华附中白雪峰副校长首先做《立德树人,守正创新——清华附中学生发展工作的思考与实践》专题讲座。他勉励老师们要不断探索,勤于思考,成为终身学习者和深度学习者。同时,他希望各位老师做到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创新德育,立足学生未来发展,培养厚德自强的博雅君子。培训中,先由清华附中高中部李劲松老师以《依托君子文化,助力年级发展》为题,结合其德育实践经验,向大家分享了如何依托君子文化,助力学校发展,坚持“为未来领袖人才奠基”的教育使命和“做人、健体、为学”的德育理念。随后,清华附中初中部年级组长张彪老师做了《双减背景下,初中年级组建设与活动开展》专题讲座,启发教师们抓住教育契机,以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践行“眼中有人,心中有爱,脑中有数,手中有法”的教育原则。


国际部教师心得


李淑英 中文老师

如果回到“角色外溢”的问题,白校长谈到是否存在教师角色外溢的问题,提出可以用“终身学习者”的思路来思考和处理这个问题。教师角色的边界并非上班、下班的准确时间点,一个人如何看待工作?是当成糊口的“职业”,还是实现自我价值的“事业”,抑或是志在于此、将职业与生命融为一体的“志业”?境界自有高下之分。有情怀、能奉献、有智慧,将教师工作当做“志业”的教师们,不仅可以智慧地处理好工作与生活的关系,而且可以将这些优秀的精神品质迁移到自己的整个生活中,并辐射到更多的人身上。


武慧君 中文老师

君子文化和班级文化建设的目标与追求、内涵与主张其实是相通的,班级文化建设是君子文化在班级管理中的细化,君子文化又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延伸。君子文化视角下的班级文化建设工作开展,要将君子文化与班级文化建设紧密结合,使君子文化理念得到有效渗透,并对学生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因此,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班级管理者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切实把握君子文化内涵,将君子文化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进行有效渗透,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文化能力,真正做到承儒雅之风,育少年君子。


魏荣 中文老师

德育研修课程的开篇,白校长提到了终身学习者的意义。确实,“活到老,学到老。” 这不单单是一句话,其蕴含的,是对知识的渴望和对人生的追求。如果我们没有办法决定生命的长度,但是我们能开拓它的深度。终身学习具有自主性、具有趣味性。有人享受平淡安稳,满足于现状,不愿再踏出舒适圈,这是选择;而有人年过半百,还愿重新出发探索自身的价值,这也是选择。终身学习没有定义,只看个人,如何看待学习的意义。学习不一定就能给你带来财富上的收入,但绝对是你认识这个世界和认知自己最好的途径。


此外,李劲松老师的分享中讲到了君子文化——君子形象所代表的仁爱、正义、礼仪、诚信、宽恕、恭敬、廉耻等传统美德,薪火相传,滋养着我们的校园文化。附中高中组也通过各类活动让君子的美育和德育教育在校园中传播。李老师特别提到了一位在寒假自发给学生做线上家访的老师,这位老师对学生发自内心的关心和爱就在这一份线上问候得到了足足的体现。


马瑛 东方艺术老师 

在本次的德育培训中,反复深化在脑海里的关键词有两个:品德与活动。附中有非常多很有特色的活动,而这些活动就是德育工作的抓手,也使得德育这个宏大的愿景与目标可以清晰地落地到学生的身上,被学生看到、落实和内化。在所有的活动里,最打动我的是“校园的美,和我有关”,这是一个培养主人翁意识的,富有浪漫情怀的活动。引导学生们把对学校的爱,落地到身体力行的维护与美化中去。好的德育就应是如此切实,真实地发生在学生的生活里,真实地被学生的行动所改变,真实地产生情感的流动,双向认可。因此,反思自己的东方艺术课程,已经有很多丰富的课堂活动,但是在今后的备课中,可以着力于有意的、成体系的引导与拔高,带领学生发现意义、建立联结、内化品行。


张弘煊 中国历史老师

“君子慎其独也,舍近期远,塞矣”,无论学生还是老师,保证每日、每个小阶段都有增益,那么日积月累,慎独自淑,即为终身学习。


李聃 武术老师

作为老师,从自我做起,并且做到最好,对学生才是具有说服力的。


张笑笑 中文老师

顺应孩子的天性,首先要了解孩子的特点。童年是孩子一生的根,因此学习可以有很多形式。讲座中提到,举办各种形式的活动对于学生来讲是必不可少的。当孩子参与活动时,他的眼睛在观察,耳朵在倾听,心在感知,手在抚摸,这些都能够促进孩子的学习,或者说,这些都是学习本身。这些学习会为孩子的未来提供无限的滋养。因此,了解孩子的天性,设计和实施顺应孩子天性的活动,能够使得课堂多样化,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顺应孩子的天性其二是“不害其长”,即不妨碍、不干涉孩子的成长。作为教师,我们能够做的是激励和激发孩子展现出自己的潜能,而不是预设,某种程度上来说,预设即是一种限制。而很多孩子都是在父母与老师对孩子的设计、构造中,被激起了逆反心理。因此“其置也若弃”确实是一门学问。


顺应孩子的天性是以结果为导向的。我们爱树,去“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可实际上,抓破树皮,树的营养会流失;摇动树的根部,根会被摇断,这都会妨碍树的成长。因此作为老师要能够做到对教育对象做细致的研究,要明白最适合教育对象的方式是什么,才能够真正做到明德启智,修己树人。


焦健 助教老师

白雪峰、李劲松和张彪三位老师都不约而同地提出了在清华附中的校里,老师们应当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交往,学会学习,学会健体。因为在当今社会,判定一个好学生的标准,不仅仅只看分数,只凭一卷定终身,更重要的是看这个学生在德智体美劳上的全面发展,这也是附中学生发展的理念:做人,健体,为学。结合国际部小学部的学生来说,他们也不只是拘泥于从书本上学习知识,而是走入生活,体验生活,在生活中感悟知识。每周放学后的ASA(课后兴趣班)中,各年级的学生参加自己感兴趣的小组活动,与不同班不同年级的学生交流互动,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每年的爬香山捡垃圾活动中,五年级学生学会了在领略大自然美好景色之余,更重要的是要保护环境,珍惜花草树木;从朝阳公园的攀岩活动中,四年级的学生们在玩儿中学会了要培养自己的勇气与毅力,不怕困难,团结合作面对挑战的决心;三年级的学生在印度餐馆品尝到美食的同时,还培养了他们珍惜粮食,懂得节约,不浪费的好习惯;一、二年级的小朋友们在搭房子,开设小小邮局的活动中,学会了如何进行团队合作,与人更好的交流的能力。以上这些活动的开展对于国际部的小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慧心育人重立德,高效管理助成长




左上: 清华附中王田老师,左下: 清华附中尹丽娜老师,

右上: 清华附中李佳亮老师,右下: 清华附中徐利老师


5月29日的第三期培训由清华附中王田老师主持,他首先邀请清华附中李佳亮老师为大家带来题为《让班会课成为学生成长的舞台、心灵的氧吧和美好的回忆》的研修报告。李老师与大家分享了其执教多年来开展班会课的诸多心得感悟,他强调在活动中,要“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不断创新”,这样才能成功开展选题巧、效果好、参与广、目标实和学情准的活动。

 

研修的第二位分享教师是清华附中尹丽娜老师,她做了题为《从学生自律走向班级自治》的主题分享。尹老师阐释了对学生的教育应关注学生成长的阶段性和差异性,全面观察,因材施教。她认为,“如果你想造一艘船,你先要做的不是催促人们去收集木材,也不是忙着分配工作和发布命令,而是激起他们对浩瀚无垠的大海的向往。”尹丽娜老师着重分享了如何在学生活动中挖掘学生内在潜力、借外力提升学生内驱力、借形式强化学生执行力、借目标培养学生自律意识等不同角度分享探索更能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实践

 

最后,由清华附中徐利老师为大家带来题为《以慧心显初心-班主任带班方略的思考与探索》的主题讲座。徐老师从教育初心与慧心的角度,高度概括了她的带班方略——“慧”沟通,实现家校共育,“慧”引导,把握教育契机,“慧”沉淀,反思教育路径。她和各位老师分享道:“我们在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牢记初心,它决定了我们怎么去做,去采取什么样的慧心,同时我们更要去发挥慧心,有了慧心才能更好地实现初心”。



国际部教师心得


刘洋洋 中文老师

第一,李佳亮老师提到了班会的意义,他说组织班会就像上一堂课一样,要有教育目标,也就是说德育要有目标。这让我想到:那国际部的德育目标是什么呢?我想除了《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的六条教育实施路径外,国际部始终是以我们的核心价值观——身心健康(Wellbeing),正直担当(Integrity),团结合作(Collaboration),探索创新(Innovation),尊重包容(Respect),领袖气质(Leadership)来开展德育工作的。有了这个“道”,才谈得上“术”,德育就有了方向。


第二,我发现本部和国际部在德育工作上的实践有许多异同。相似的地方我在这里试举两例,比如在李佳亮老师讲到他的班会主题时,有生涯规划类的班会,而国际部的高中也有升学指导老师主导的班会,从九年级就开始为学生的升学做阶段性、细致地规划。另外,邀请毕业生回来给在校生做讲座,请高年级同学给低年级同学做经验分享也是我们班会中的实践之一。另外,如何让学生找到自己成长的点,找到内驱力,是中西方教育中都值得推敲和深思的地方。因此可以看出,中西方在育人的方面是有很多共同的理念和实践,需要我们相互了解,相互学习,继而进行创新。



李京京 中文老师

中文老师是杂家,各种知识和资源,只要是为教学所用,为育人所用,就应该顺手拈来,进行有效的引导和补充。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不能只局限于现有教材的内容,也不总以文学性来定义学习内容,抓好可以扩展的点,开阔学生的视野,关注周围人,周围事,走进“社会”这个更大的课堂。


其实每个人都不一样,擅长的不一样,遇到的困难不一样,只要是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并不断追求进步,就是一种成功。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应该有自我选择进步和成长的权利。在给学生自由空间的同时,我觉得自己应该在引导方法和技巧上,教学语言上多下功夫,做一个“智慧型”教师,让孩子拥有主动权,让他们迸发出无数闪光的颜色,发展出无限的可能。


张笑笑 中文老师

我想,“教育即交往”,而老师与家长的沟通其实就是属于人际交往的范畴,若想要获得成功,不仅需要拿出我们的善意和诚意,更要采取恰当的技巧和策略。只有这样,家校共育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张弘煊 中国历史老师

无论是课堂还是课下,教师总会引领影响着孩子们的价值走向、处世态度。为了更好的正向引领,教师也需要不断地提升自己。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所以最和谐的状态是教师学生互相促进,教学相长。期望自己在给学生们留下基础知识的同时,也在孩子们的意识中埋下种子,在他们成长的恰当时机,如同蝉一般破土而出。


张超然 中文老师

班主任要守着一颗真心出发,用细腻的心思去探寻学生以及家长的心理,抓住种种时机,将爱用智慧灌输,只有这样才能“润物细无声”,才能真正实现“春风化雨”,才能在日常的每一细小瞬间成就教育。


程然 助教老师

回归到国际部日常的教学活动之中,我们将德育教育深入到细节之中,虽然没有主题班会,但每天的Morning meeting 和放学之前的Closing circle 都是我们和孩子们坐下来,一起规划一天的日程,期待的表现,和回顾一天学习生活的时间。我们把德育教育的内容细细的渗入到每天的具体活动和表现之中,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不同的表现个体,我们通过不同的沟通方式与不同的孩子建立亲密关系,引导孩子们的价值观,帮助他们成长。整个学部也通过每月一次的assembly,确立本月的挑战,孩子们的参与度和响应度都很高,国际部通过自己独有的方式,同样将德育教育工作贯彻的很彻底。


胡佳炜 助教老师

落实到具体教学实践中,我们要主动为孩子做好示范作用,发挥榜样力量,常用温暖言行陪伴呵护学生,同时做有制度的教师,善用学生成长档案激发内驱力,想要实现真正的班级自治,还需学生发自内心的觉醒,通过活动引导,和内心洗礼是关键,巧用激励制度促进班级自治成长。班级自治是一个长久的工作,如何通过少管,不管达到甚至超过管太多,太细的功效和作用,都是本次德育提升高阶研修课程结束后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只有情智双行,才能守得满树花开。


胡欣 行政老师

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在国际部由于学生走班,不见得同一个班级的学生总在一起,在如何提升学生个人自制力、提高整个班级凝聚力上是班主任们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自己曾经当过一年的班主任,由于本身不教课,对学生们的了解肯定不如授课的老师更加直接和全面,因此更需要抓住和学生们在一起的时间来了解他们。虽然在班级里也不选拔学生干部,但在以班级为单位参与学校活动时,仍需要班级内具有号召力、影响力、组织能力的学生协同老师一起团结同学们开展活动。发掘、调动部分同学的积极性,从而影响带动更多的同学,最终使班级的同学都拧成一股绳形成班级凝聚力。


李晨 助教老师

作为助教,很多时候都需要和家长保持持续的沟通,反馈孩子在校的日常学习和行为情况,积极的、需要改进的,家长们都希望能够了解。这就要求我们和家长沟通是要坦率而真诚,及时而有效。“强调的是欣赏,陈述的是事实,关心的是未来”。在和家长交流时,可以先肯定孩子近期的优点或者有进步的地方,给予积极的肯定,循序渐进的陈述孩子最近的不足,但同时也不过分夸大,陈述事实,不做主观判断,以平常心对待孩子的不足或错误,也可以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或者和家长们探讨如何更好的帮助孩子改进成长。还有一点我学习到的就是——对教育过程留痕。留痕是记录、反思、成长的过程。比如班级正在使用的portfolio,记录孩子们在学校的点点滴滴,里面有孩子最近在学校完成的课堂任务、测试等等。它也是家校沟通的一种重要手段,孩子们把文件夹带回家,可以与家长分享在学校的学习成果和表现,老师也可以此为据与家长进行反馈。


王欣蕾 助教老师

徐利老师在谈到自己如何引导学生时,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她们班的学生参加足球赛的故事。在主力队员受伤的情况下,是继续比赛还是退出比赛,徐利老师把选择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有机会在不断试错的过程中去成长。比赛虽然失败,但虽败犹荣,同学们没有沮丧,场下的同学和参加比赛的同学开心地拥抱在一起,发扬了团结拼搏的精神。我们接纳成功很容易,而正视失败很难,特别是明知会失败,却没有选择去躺平,而是放手一搏。我们爱一个班,并不是这个班本身多么优秀,而是我们是这个班级的一员,所以我们愿意去接纳,包容,支持和团结每一个不一样的个体,一起去把这个班级建设的更好。老师引导的不是对一件事的决定,而是对学生做人做事的深远影响。



国际部李文平校长一直坚信:学校是一个特殊的地方,任何工作都要遵循“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此次清华附中德育系列培训让国际部的全体教职工们都受益匪浅,大家对德育教育工作都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德育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在不断提升,自身德育素养和教育能力也得到了增强,这将更有利于国际部持续推动国际学校德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和完善。


让我们共同学习,将所学所感与实际教学相结合,专注于培养我们的学生成为厚德载物、德才兼备的国际人才。





排版 Editing | Mia Gu

审核 Auditing | Toni Dong, Wenping Li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清华附中国际部

Leave a Reply